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宸宫》 > 分节阅读_50

分节阅读_50

动,如岩浆一般在岸边汹涌。

却不知,是谁先来掠劫别人的家乡

晨露唇边露出嘲讽的笑容,看着月光照耀下,那如神祗一般的身影,极为低沉、怨毒的喃喃道

“忽律”她再也忍耐不住,拔出鞘中长剑,策马冲入头阵,一阵风似的,杀入敌军之中。

夜风之下,她衣袂飘飞,恍若天人,在漫天烟尘中,杀戮无数,白刃既出,便有一人性命上天。

顷刻间,忽律可汗置身的前锋,便被她生生撕开一个口子。

她长驱直入之下,立时便有人挺身护卫可汗,她剑下又多了几个亡魂,两人之间的距离,却再不得寸进。

热血沸腾之下,她的耳边,只回响着一句话

“反间计”

她胸中怒意满盈,收起长剑,任由箭石在自己身边纷飞,丝毫不再闪避。

她从背上取下那柄赤勒族的玄铁大弓,娴熟的上箭,拉满,遥遥指着狼旗之下的王者。

时间,在这一瞬间近乎停止。

她手下用力,近乎安详的一放,那箭矢,带着铁制的尖利,以及白色的羽翎的呼啸声,如闪电一般飞起。

月光,都被这一箭呑噬了光华。这是倾尽她所有信念和才华,决绝的一箭。

下一刻,她胸口一阵巨痛,全身的力气,都在这一刻丧失

元祈在右后方看得真切,已是睚眦俱裂

可汗的近身勇士,将手中长枪抽出,从她后背穿透,鲜血如雾蓬一样,洒满水边。

这强大而可怕的冲力,将她全身带起,几个跌落之下,竟被带入凉川之中,水流淙淙,几个暗流起落,已将她带入下游。

元祈只觉得心中一阵巨痛,他丝毫没有多想,扯下身上明黄甲胄,纵身跳入水中。两边阵前,一片混乱,却是两边主君,都身陷险境

忽律可汗,仍是没能挡住那一箭,右胸受创,落于马下,生死不知。

宸宫 第四卷 第七十五章 大捷

山川呜咽,河水千载万年,奔流向前,永不复回。

夜色悲回,银白月光下,下游水流流涌,无数险滩涡回,仿佛是妖物狰狞的血盆大口。

水雾氤氢升起,皎月的辉光,在河面上渲染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晨露觉得胸口一阵剧痛,全身百骸的精力,似乎都被抽离,仿佛有千万重的绳索,将她拖向不知名的黑暗之中。

黄泉的埃土在脚下浮动,遥远处的那一线白光中,隐约有一道长桥,不见首尾。

又要落入那幽冥之中吗

想起那忘川水下,嫣红绚烂的彼岸花,她心头一阵冰冷

难道又要回到那不见天日的所在,被那术士的符咒,封镇燃炽于业火之中

绝不

她眼中几乎要流出血来,却无法阻止自己的脚步。

一道强大的力量,在瞬间将她拉离

白光从眼前消失,下一刻,胸口的巨痛,却又让她险险昏厥过去。

勉强睁开眼,只见眼前光波陆离,水浪滔天,自己沉溺在水中,载浮载沉,已呛入不少河水。一只有力的手,将她拉住,奋力游回岸边,无奈河水湍急,暗流诡谲,却丝毫不得寸进。

她回身去看,却是一张熟悉已极的面容

“元旭”她近乎呻吟的,从心中喊出一句,却被滔滔汹涌的水波咆哮淹没。

不,这不是元旭

元旭,永远是爽朗从容的,他不会有这般阴郁凶狠的眼神,不会

在这般险恶的浊水中,仍死死不肯放手

元旭,他早已舍弃我了

他是谁晨露脑中一片昏沉,由眩晕中,她终于想起,掉落河中时,皇帝那一声撕心裂肺的低喊

那一声,穿透了千军万马,即使是金戈硝烟,也无法淹没它

是他跳下凉川,一直在救我

晨露浑身都痛得颤抖,她的颤抖着,想挣脱那只手,却被 牢牢拉住,手腕间一阵刺痛。

怕是青肿一片了吧

她诧异自己此时仍有调侃的心思,沁凉的水流入眼中,火辣辣的疼。她微微抬头,却在朦胧中,看入了元祈的眼中

如火一般的,近乎阴戾暴怒的

如火一般的,爱怜珍惜的

如火一般的,战胜一切危难的无畏和决然

她已无力思考,任由那只大手拉着,彻底的陷入昏迷之中,耳边隐约听到,那焦急的呼唤声。

凉川奔流着,逝水如斯,在月光下,闪成一幅晶莹的银缎,流向不知名的天边。

京城中,远征军已是断了好几日的消息,宫中的贵人们知道了消息,心中越发不安,几大寺院的香火,因此鼎盛不少。

太后与皇后,却不曾与这些内外命妇一同前去,只是发下懿旨,在慈宁宫中,为那尊玉佛建了个神龛,由太后亲自斋戒诵经,早晚供奉。慈宁宫的晨间,一如平日一般安谧,皇后请安毕后,留在太后身边,在她身边说笑解乏,几个有脸面的大宫女也间或插个几句,一时之间,满殿都是娇媚欢笑。

“娘娘,早课时间到了。”

叶姑姑上前禀道,太后于是捧起佛珠,让众宫女退散,在佛前蒲团上盘膝,默颂经文,一个多时辰后,才在侍女的服侍下,蹒跚起身。

皇后睨了一眼殿侧的玉佛,见它宝光流转间,光洁莹润,天生的一块美玉,却雕琢成这等神像,简直是暴殄天物。

她不以为然的笑道“这等西域来的神像,我们林家素来不信,母后又何必将它供奉于此”

太后扫了她一眼,并没有发火,只是轻轻道“人老了,无论信或是不信,都有个敬畏心”

她见皇后仍是懵懂,轻叹道“如今京中百姓都信这个,你不妨也请一尊回去,为皇帝祈福好歹不要让那群嫔妃议论,说你无情无义”

皇后听着大为头疼,支吾了几句,正要搪塞过去,只听外边有人急急报道“前线周大将军处,派来了加急信使”

“快宣”太后一叠声说道。

来者是一个年轻英俊的偏将,几日几夜的奔驰,让他全身上下都湿透了,脸色也异常苍白,只一双眼睛,仍是炯然有神。

他强撑着行礼,递上周大将军的奏报,才坐倒在一旁。宫人们给他递上清茶,在一旁偷眼看着,都被他的英姿焕发所深深吸引。

“赐座”太后漫不经心的挥手,展开手中奏折,刚看了几行,便喜上眉梢“皇帝大获全胜忽律可汗中箭,生死不知”

她一时快意,想起当年,就是这个忽律,把自己避得东躲西藏,又几次三番在书信中语出恭,只觉得一阵扬眉吐气也让这蛮子知道我中原的厉害

她稍稍稳定了心神,继续往下看,却渐渐眉头蹙起。“怎么了,母后”

皇后瞧着真切,上前问道。太后眉头松了下来,将奏折收起,轻描淡写道“没什么,只是皇帝受了些伤,一路安养,要慢慢回京。”她刚要询问使者,却听得外间有人来报“周贵妃求见”

宸宫 第四卷 第七十六章 梦回

皇后笑得婉约“这倒奇了,前几日不见她的人影,我正在纳罕,这不是可可的来了”她望了眼太后,口中若有若无道“周妹妹的消息可真快哪”

太后仿佛充耳不闻,稍微沉吟了片刻,便笑道“如此大捷,也是普天同庆的喜事请周贵妃在前殿稍坐,叶儿你速速谴人去请各位阁部大人进宫,我要当众宣布这好消息”

叶姑姑领命而去,皇后在旁察言观色,只见太后似乎别有心事,端着茶盏的雪白手掌,将杯壁握得紧紧。

“母后您怎么了”此时,殿内只剩下两人独处,皇后近前,为她轻轻锤着肩膀,轻轻问道。

“我在想”太后盯着杯缘的麻姑献寿图案若有所思,缓缓说道“皇帝这一胜,从此之后,必定更听不得我这老婆子噜苏了”

皇后瞧着她阴郁衰老的神态,心中既苦又甜,犹如打破了五味罐,再想及自己,却是心下咯噔一沉,强笑道“怎么会呢,皇上他不致如此的”

太后微微冷笑“皇帝是天子,处在那至高独尊的位置,不会愿意任何人对他指手画脚,更何况,你大伯犯下滔天大错,把柄正攥在他手里呢我还没有死呢,他尚且如此,等我百年后,林家的下场,不问可知”

皇后想起那位素少谋面的大伯。那鹰鹫一般的目光,心下一阵骇然,面色变得惨白。

“你今后代替我坐于这玉座之上,也要时时面临这双重的煎熬皇帝是你的夫君,而襄王是你的血脉至亲,男人的争斗,是这世上永不遏止的天道,而我们女人,总是夹在其中”

太后似乎有些黯然,眼中闪过深深的悲哀,却在下一瞬,重又晶莹生灿,她的手紧紧握着杯盏,仿佛在虚无中,牢牢抓住那至尊权柄

“只有能平衡,超越这两者的女子,才算是后宫的真正主人”

她的声音,平淡中自有惊心动魄的激越和自豪

皇后静静听着,在嫉妒之外,只剩下一种自惭形秽,她咬了唇,逼出一道温柔微笑,恭谨道“母后这是在提点我呢,淑菁记下了”

太后瞧了她一眼,叹息着还想说什么,只见叶姑姑前来禀报道“几位阁部大人早早来到了前廷,遵娘娘诏令,已经请他们过来了。”

“请他们在前殿奉茶,我和皇后这就到。”太后款款说道。

整了整额前鬓发,对镜顾盼,仍觉得有什么不中意,她从匣中取出一枚百宝凤凰扇钗,往鬓后一抿,颤巍巍定住了。

一片光华,将她的面容映照得如月皎美,又添自然威仪。

皇后在旁瞧着,心下一阵酸意。忙敛住了,上前扶过太后,贴心的放慢了脚步。

前殿之中,几位阁臣早已敛空恭候,右侧有一道座位,以鲛珠纱朦胧分割,周贵妃端坐其中,神色面容都瞧不真切。左侧上的位置,也有相同的纱帐,显然是为皇后们同路人太后在正中玉座坐定,环视了众人,眉眼中蕴含了笑意,将周浚的奏章由侍从殿读,殿中一片喜气,逐渐弥漫。

众臣接着宫人紧急誊写的抄件,急急读来,口中满是称颂圣德深广。

周贵妃从纱幕中伸出一只手,接过抄件,一目十行的看完,竟是挑开了纱帐,面视太后问道“娘娘,臣妾有一事不明为何是我父亲上这大捷的奏章”

太后见她一眼看出了其中的奥秘,笑得越发高华和蔼,她微微沉吟着,说道“奏章里说,皇帝受了些伤”

周贵妃听她言辞闪烁,正要再问,只见太后继续道“皇帝受伤,虽然已无大碍,我总是心中不安,还是宣那使者前来一问为好。”

使者再一次被宣至殿前,他稍事休息,面色已微风红润,更显得英俊轩昂。太后捏着腕间佛珠,问道“皇帝的伤到底如何”

那青年偏将单膝跪地,声音清脆无惧“陛下身先士卒,与鞑靼人搏杀时,虽然大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