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逆袭之女配修仙 > 61 内门大比(四)

61 内门大比(四)

晚晴拿出古琴,席地而坐,拿出扶摇琴,笛声一结束,就弹了一首乌夜啼。但此乌夜啼非南朝大乐师王义庆谱写的那首,而是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打谱演奏的那首。琴声清旷中暗生幽怨。高亢处有如山空夜寒、鸟啼惊心,低回处好比碧纱如烟、隔窗对语。

晚晴心里有些纳闷,他怎么不合奏呢难道她猜错了

琴声方歇,笛声又起,吹得却是一首梅花三弄。梅花三弄相传是晋朝桓伊所作,后来改编为古琴曲。乐曲名称由来于音乐中代表梅花形象的曲调在不同的段落中反复出现三次,由此称梅花三弄。乐曲表现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态以及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并借梅花洁白、芬芳和不畏严寒的特性来抒发人们对坚贞不屈之秉性、高尚情操的赞美。

笛声初起,便点缀出冬之肃杀、酷寒。接着笛声宛如溪水般缓缓流淌,营造出一种隐隐约约的、忽隐忽现的氛围。梅花一弄,笛声犹如山泉叮咚般清澈悦耳,仿佛梅花就在眼前,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舞羽翻银,生动极了。梅花二弄,笛声转为清幽寂寞,好像就在静静地远望满山梅树,静谧而遥远的,动静相谐,细腻传神。梅花三弄,笛声如山涧弹起的水花般轻盈,平添一份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进一步刻画出梅花不为雪屈、傲然挺立的形象。笛声慢慢复归平静、闲适,空灵飘逸,令人遐思无限。

晚晴沉浸其中,浑然忘我,宋朝才女李清照曾言“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如今才知所言非虚。此人的笛声可以深入花的心、悸动人的心。他在音乐上的造诣远胜于她也。

晚晴静静听完,应了一首平沙落雁。此曲盖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初弹时琴声舒缓清丽,描绘了一幅极松、极静、极雅的秋江风景。接着琴声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好比秋雁横江,时起时落,上下交鸣,弹到高妙之处,真如数十只大雁同时鸣叫一般。直待雁群飞散,孤雁哀鸣,一曲平沙落雁归于沉寂。

晚晴刚一弹完,笛声立刻接上,吹起了一首归樵。笛声犹如溪水潺潺流过沟涧,柔和悦耳,婉转急了,端的有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滩”。

琴声一完,晚晴奏了一首渔歌。琴声娴雅和静,起而低回,转而高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琴韵悠长,意境深远,微胜方才的归樵。

终于小胜一回,晚晴才想起自己的目地,趁那边笛声未起,弹了一首梁祝。琴声轻轻响起,如一条流动的溪水,把人带入那纯洁而美好的爱情中。接着琴声犹若泉水叮咚般,明亮清脆,像是山伯与英台同窗共读的嬉笑打闹一般天真无邪。之后,琴声趋于温婉凄美,述说着二人从哀怨离别到重逢无语。忽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琴声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用暴力和强硬将安详席卷而去,剩下的只有二人的伤心欲绝与万念俱灰。然而,峰回路转,琴声舒缓柔和,仿佛一切归于平静。此时笛声忽然响起,琴声笛声合二为一,像一曲田园牧歌,却又令人缠绵悲切,肝肠寸断,因为那音韵的一起一伏都像是英台殉情的决心,不免让人心生怜悯。最后琴声笛声宛若细雨抚桐,悠扬婉转,竟融合得如此完美,足以千古流传

一曲奏罢,余韵不绝,北堂耀放下长笛,耳边沉寂无声,方才的乐曲还在心间久久盘旋。

笛合奏的确是完美无缺,可晚晴有些郁闷,这首梁祝他之前到底听过没有还要不要再试一试

“顾师妹”就在晚晴纠结的时候,北堂耀已经出现在她面前。

抬头望去,只见那人一袭白衣,面上带着丝平和的微笑,在淡淡的星光下,宛若谪仙,从头到脚,都带着种无法形容的慑人魅力。晚晴竟也不觉被他这种风雅而华贵的气质所慑,竟不知不觉瞧呆了。晚晴看人很少看五官,即使是明御煌也只是让她眼睛一亮,但眼前的男子,五官竟如此完美,就连气质也如此雅致高贵,还有他的声音很有磁性,给人一种安全感。所以北堂耀的美是无暇的。

明御煌是孤傲之美,他的眉眼如刀剑般凌厉,他的贵气是威严的,是来自于权利的霸气,那种天下皆在脚下的霸气。但北堂耀的贵气却是来自于他本身,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贵气。

流觞是冷峭之美,他的五官身高都不出众,但他气质如霜,冰冷如雪。如果北堂耀是无暇的温玉,流觞就是千年的寒冰。流觞带着仿佛天生而来的冷峭,尤其是他微蹙的双眉,若在凡人界绝对适合做一位冷面剑客。

即墨寒是儒雅之美,他无不给人一种温文儒雅的感觉。他有着别人那种天生而正中的儒雅气质,不掺和一点其他杂质的那种。

叶渊明是洒脱之美,他的人就如风一样,清俊飘逸,乐观豁达,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自然形成的潇洒。

晚晴愣了几息,很快就恢复如常,还好她对美男不感冒,如果前世的那位室友估计会一见钟情吧晚晴收好扶摇琴,站起身,平静如水地回道“弟子顾晚晴,见过北堂师叔。如有失礼之处,还请师叔包涵。”

“顾师妹,不必多礼,私下叫我师兄即可。”

“礼不可废。今夜打扰了师叔吹笛,是晚晴的不是。”晚晴微微摇头道。

“无妨,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竟有如此琴艺。”

“晚辈献丑了。”

“最后一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

“梁祝,是晚辈在凡人界侥幸听知。”即使去查也查不到她的,她早在凡人界就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歌曲都传播出去了,当时她真是太明智了,

“这首曲子应该讲述了一个故事吧”

“是,这首曲子叙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晚晴满头黑线,一阵无语。不会让她把故事讲一遍吧。抬头看着北堂耀,有种人天生出来就仿佛是应当骄傲的。他面上的笑容虽然是那么平和而亲切,为什么她就感觉到一种压迫感呢讲吧

“相传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当地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令。然山伯忧郁乘积,不久身亡。遗命葬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晚晴说完,北堂耀良久不说话,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俨然置身于梦幻之中,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晚晴厚着脸皮问道“不知晚辈能否冒昧问师叔一个问题师叔吹的第一曲子是何人所作晚辈从未听过。”

“一时无聊之作而已,当不得真。”

晚晴满头黑线,这神仙似的人物她还是离远点好,对他说道“天色已晚,恐师傅担心,晚晴就先行离开,还望师叔见谅。”

“去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